4月29日上午,广东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劳模表彰大会在广州举行。我校陈新教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李丽娟教授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环境健康与污染控制研究院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
图|表彰大会现场
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的风采!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陈新教授
陈新,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省部共建精密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新是我国微电子制造装备领域内的领军级人才,长期致力于高速高精电子装备的理论技术研究。
他潜心科学研究,开拓性地创建了高速高精装备设计与制造理论技术体系,突破了“高速高加速下高精度操作”等国际性行业难题,在多个细分技术领域内专利数全球第一,带领团队研制的装备/部件打破西方垄断、实现若干技术引领。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高质量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0余件、美日等国际专利15件。先后牵头组建了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国家协同创新中心,所创建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8年考核优秀。
他坚持产学研结合,力推技术转移,专利转让三千余万元,支持成果应用企业创造多个全国乃至全球产销第一;为我国该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跃升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人才多样化培养模式创新,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指导学生获全国挑战杯特等奖2项。
他爱国敬业、师德高尚,2000年获广东省劳动模范、2001年获全国模范教师、2017年获首批全国争先创优奖等。
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李丽娟教授
李丽娟,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现任广东工业大学教务处处长、民盟广东省委副主委、广东省人大常委。作为广东省高校办学规模最大的教务处长,负责3.6万余名本科生的教学运行。在疫情期间,提前研判,精心谋划,统一培训,确保每位教师掌握线上教学技能,实现全校师生“停课不课教,停课不停学”;创新“远程控制”和“口袋实验室”实验模式,助力学生居家完成实验课程;构建线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出色完成教学组织工作,获评广东省本科高校在线教学优秀案例高校,入选全国高校线上教学状况及质量分析报告优秀案例。
从事土木工程领域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南粤建功立业女能手”称号;作为二级教授,创新教学模式、钻研科技难题,取得多项成果:主讲的课程“钢结构设计原理”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的专业“土木工程”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开展的基于工程认证理念跨专业融合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创新创业教学改革,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开展的纤维复合材料及建筑结构新体系研究,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3项,基于“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开展的海砂资源应用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引领推动高性能结构与材料领域创新发展。
兼任国内外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timiza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和《空间结构》编委;兼任中国钢结构协会理事;历任多个国际学术会议学术委员会主席及委员。
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环境健康与污染控制研究院
广东工业大学环境健康与污染控制研究院现有成员26人,院长由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高层次人才、国家杰青、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安太成教授担任。研究院先后获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团队”“教育厅创新团队”“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等。团队成员57%为共产党员,是一支平均年龄不足40岁、充满朝气的年轻队伍。
发扬教书育人“老黄牛”精神,培养环保人才。团队教师长期坚持教学一线,推动专业获评一级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等,助推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培养硕博研究生近100人,这批优秀人才将投入环保事业,致力于我国青山绿水建设。
发扬科研创新“拓荒牛”精神,破解环保难题。研究院立足我国实际环境问题,积极创新,突破了全球灰霾成因关键机制等,为生态文明发展贡献力量。已获批粤港澳、省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承担国家、省市级项目80余项,经费累计1.2亿元,发表SCI论文500余篇。科研成果获全国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等。
发扬服务人民“孺子牛”精神,践行环保惠民。团队坚持科技强国、科技服务社会,研发了系列催化治理设备和新技术,实现了多种行业有机废气安全排放,破解了废气治理的“卡脖子”技术。团队获授权专利60余件,成果转让1290万元,服务企业200多家,在全国19个省份、37个行业的废气净化工程中应用,处理废气量超1万亿立方米,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出突出贡献。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向他们致敬!向所有广工奋斗者致敬!